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史静适博客

史静适:教育“史”话

 
 
 

日志

 
 
关于我

草原的教育的草原,就是草原的教育的草原。体制内教者,体制外歌者。大学学历史专业,曾从事高考历史教学十五年,上过语文课程论研究生班结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省级骨干教师,教过历史、政治、地理,在教师培训中心讲过学校教育管理。汶川地震那年评为省优秀班主任,这五年写过一本书,和500多首诗歌。

【转载】郑毓信:数学教育的20个问题  

2018-01-03 09:48:52|  分类: 草原的教育的草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数学教育的20个问题

■ 郑毓信

(摘自小学教学2014年第5期)

问题1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与处理“情境设置”与“数学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学中“去情境”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问题2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教师应如何发挥指导作用?数学教师在这方面的“基本功”(能力)是什么?

 

问题3好的“合作学习”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应当如何实现这些要求?数学教学在这方面是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问题4应当如何认识“动手实践”与数学认识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活动的内化”的真正含义与有效途径是什么?

 

问题5应当如何看待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是否应当允许乃至积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问题6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教师专业成长是否可以单纯地依靠所谓的“理念先行”与“专家引领”(更为一般地说,就是理论学习)得以实现?

 

问题7这是否也是一种失误:数学教学只讲“算法多样化”,却忽视必要的优化;只强调“过程的教育,却忽视相应的“结果”?

 

问题8教育领域中比较研究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问题9我们应如何看待所谓的“中国数学教育(学)传统”?

 

问题10由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向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否被看成真正的进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所说的“模式潮”,包括各个在当前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又如何才能促进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发展?

 

问题11关于“以学为中心”的若干思考(一)

  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应当特别重视“先学后教”这一个时间顺序,以至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加以违背?

为了确保“以学为主”,我们又是否应对每一堂课中教师的讲课时间作出硬性规定,比如不能超过10分钟或15分钟。

  为了切实强化“学生议论”这样一个环节,对教师中课桌的排列方式我们是否也应作出必要调整,比如由常见的“一行行”变为“之字形”:作为摆在教室中间,教师四周都是黑板?

 

问题12关于“以学为中心”的若干思考(二)

  “凡是学生能够学会的,教师就不应当教”,这样的说法是否真有道理?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是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又应如何去发挥指导作用?

  “以学为中心”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哪些新的含义与要求?

 

问题13关于“以学为中心”的若干思考(三)

   现实中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学生的“课前学习(研究)”与“努力减轻学生负担”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如何才能防止由“讲灌”变成“书灌”?我们又如何去进行“导学”才不至于使之成为束缚学生思想的桎梏?

  “尝试教学”是否应当特别强调“尝试与成功”与“尝试与错误”作出明确的区分?

   教学中如何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议论、讨论”的作用?

   我们又应如何防止或解决由于采取“以学为中心”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而造成学生间“两极分化”的加剧。

 

问题14、“基本活动经验”的“另类解读”。

   这里所谓的“活动”究竟是指具体的操作性活动还是应当将思维活动也包括在内,甚至主要集中于思维活动?

   对于数学教育中所谓的“活动”,我们是否应与真正的数学(研究)活动加以明确区分?

   我们是应当特别强调对于活动的直接参与,还是应当将“间接参与”也包括在内?

   由于(感性)经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明确强调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是否也应清楚地指明经验的局限性,并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超越经验的必要性?

   我们是否应当特别强调关于“基本活动经验”与“一般活动经验”的区分?特别是,这究竟是一种绝对的区分,还是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这两者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

   数学教育为什么应当特别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乃至将此列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而,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希望学生形成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智慧?是简单的经验积累,还是别的什么智慧?

 

问题15、“(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另类解读”。

   我们是应当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去唯一地强调若干所谓的“数学基本思想”,还是应当更加强调数学思想的历史性、发展性与学科相关性?特别是,是否应当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即用数学思想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与学习,真正做到“教活”、“教懂”和“教深”?

   与突出强调“数学基本思想”“一般数学思想”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区分相比较,我们是否又该更加提倡教师的独立思考,以及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

 

问题16我们应当如何去“重构经典”,或者说,“重构经典”的主要含义或方向应当是什么?特殊地,我们又是否一定要以“有无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

 

问题17应当如何看待与解决当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特别是,造成当前学生“两极分化”加剧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

 

问题18如果说课程标准只是表明了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应当指望谁来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是否可能单纯依靠参与“奥数”得以解决?谁又应当对这方面工作的滞后甚至是缺失承担责任?

 

问题19由于教育领域中今年获得人们普遍重视的诸多典型大多是所谓的“草根典型”,而非“理论先行”“专家引领”的直接结果,我们自然也就应当深入地去思考:基层学校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另外,由于这些典型旺旺又都很快陷入了发展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又如何才能促进这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20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去落实数学教育的“三项目标”?特别是,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究竟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又该如何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此作出适当定位,也即清楚地去指明小学各个阶段在上述各个方面我们究竟应当帮助学生达到怎样的水平?与数学学习直接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是什么?

  评论这张
 
阅读(4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